網站首頁 ? 關于企業 ? 貫頭山釀酒工藝 ? 正文
河北省遷安市貫頭山酒業有限公司是專門秉承傳統固態泥池發酵工藝,融現代高科技成果于一體的中型釀酒企業。
遷安釀酒歷史源遠流長,從黃帝時期一直到現在,綿綿不斷。
20多年來一直致力于黃帝時期歷史研究的任重遠先生通過多方考證,以嚴謹的科學態度提出黃帝古都在遷安的觀點,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并認可,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炎黃文化研究會第一會長費孝通親筆為遷安市題詞:“黃帝勝跡,光耀千秋”
最近,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的16名專家學者專門召開座談會,提出遷安是黃帝的故都,中華民族姓氏有50余個大姓均起源于遷安。
《黃帝內經》記載有黃帝與岐伯商討“湯液醪醴”一事,譯成現代漢語意思是說,黃帝和岐伯共同研制一種治療疾病的保健酒。
任重遠先生指出《詩經、小雅、大東》中所指的“大東”從方位、方向看是在遷安一帶。由此可見,黃帝造酒是有依據可考的,黃帝在遷安造酒也是客觀存在的。
到了漢朝,遷安釀酒已趨興盛,在遷安出土的大量文物證明當時釀酒技術已普及民間。酒在漢代已融進了百姓生活,一些富庶大戶還有了自己的家庭小燒鍋。
東晉時期,隨著酒文化的不斷豐富,酒與水之間的特殊關系已被人們所了解和確認。當時享譽天下的釀酒大師狄戎,為釀出世間佳釀,千里迢迢踏訪至黃帝古都遷安,見貫頭山下一眼神泉與眾不同,水澈如晶,飲之甘爽,狄戎便于此釀酒興肆授藝代代相傳,貫頭山酒從此名聲大震,成為享譽北國的酒中之冠。目前這眼古泉貫頭山酒業公司仍在使用,并被國家有關部門認定為“中國十大古井”。
1996年7月,遷安市城區東北角發現了一金代古墓群,其中3號墓出土了三個寫有“千酒”字樣的酒瓶,能證明墓主人身份的是一底面刻有“李酒使”三個字的石硯。
在金代能釀造出“千酒”這種極強的烈性酒,答案是運用了蒸餾技術。
1975年12月,在距遷安幾十公里的青龍土門子鄉(清代以前歸遷安管轄)出土了一件金代蒸餾器,這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蒸餾器,現收藏于國家博物館。由此推斷,金代,蒸餾技術在我國北方已經被推廣使用。
清代,以貫頭山老白干而享譽北國的白酒已成為皇家飲品,譽滿京城,紅遍北國,有“酒氣沖天,飛鳥聞香變鳳,糟粕落水,游魚得味成龍”之贊譽。
斗轉星移,古訓不忘,承先人遺方釀今日瓊漿,幾千年來的酒文化在遷安得到了傳承,隨著人類文明文化的不斷發展進度,酒文化也得到了不斷發展和豐富。
尤其在中國白酒市場放開,由于暴利的驅使,市場魚龍混雜,中國的白酒誠信大打折扣,傳統的白酒文化遭到踐踏,傳統釀酒工藝被食用酒精勾兌代替,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之中貫頭山酒業公司沒有隨波逐流,被不法利益所動。依然堅定地捍衛中華民族酒文化的神圣和尊嚴。并確立了“以人為本重誠信,精良工藝育精品,挖掘文化拓市場,與時俱進謀發展”的經營理念。并認真、扎實的態度地付諸于實施。
以人為本重誠信。在這方面,公司做到了“兩不”,一是不急功近利。不用食用酒精勾兌白酒。貫頭山酒業人寧可犧牲暫時的利益,一定要做精、做細,肩負起傳承傳統釀造工藝的重任。二是不忽悠消費者,明明白白讓消費者消費。公司很少做廣告,也從不搞“獎品刺激”、“買一增一”等。
精良工藝育精品。貫頭山酒業公司堅持采用老五甑固態泥池發酵法的傳統工藝與高科技成果相結合的方法。精益求精釀造精品。公司憑借周邊特殊的釀酒環境和百年泥池老窖和古井泉水的優勢,選用優質紅糧、糯米、大米、小麥和玉米,加入中高溫大曲,按照一長二高三適當的工藝標準科學規范操作。
挖掘文化拓市場。白酒不僅是物質的,同時也是文化的。在白酒的繼承和創新中,公司始終不忘把文化融入釀酒的全過程,把傳承酒文化當做歷史責任。下氣力挖掘整理貫頭山酒文化,實現了黃帝古都文化與傳統的釀酒工藝完整地結合起來,形成了貫頭山酒的獨特民族品牌文化。
與時俱進謀發展。貫頭山酒業公司認為,與時俱進就是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科學發展。公司認真研究白酒市場的真正需求和現代人的口味,根據不同層次消費群體的需要。先后推出了包裝新穎,品質上乘的“至尊酒王”、“壇裝禮品酒”、“新唐山酒王”,“千酒”系列白酒深受消費者歡迎。
通過幾年來的不斷對酒文化歷史的挖掘和資金的不斷投入,企業的文化底蘊和形象更加深厚和突出,產品質量和企業知名度更加提高,產品附加值以及銷量不斷攀升。為此“貫頭山”商標被河北省評為河北省著名商標、第四至八屆河北省消費者信得過產品,企業還被河北省唐山市命名為行業優秀企業。2004年貫頭山酒王、精制特釀酒在全國500家參評企業中被文化部中國詩酒文化協會評為首屆十大“中華文化名酒”。2006年4月25日又被中國詩酒文化協會確定為“中國酒文化學術活動基地”,并于9月17日中國詩酒文化協會在公司舉行了大型的掛牌儀式并召開了第一次酒文化學術研討會,在會上與會國家級專家們一至認為貫頭山酒業做為中國酒文化的典型企業擁有豐富的酒文化遺存,遺址、遺跡保存完好。著述和研究工作成績突出,客觀上指示了中國酒文化的研究方向,具有鮮明的地方性、民族性和代表性,體現了科學健康的傳統文化品質,在會上通過專家研討和現存的大量遺物、文物,確定了遷安是中華民族白酒的重要發祥地之一。2009年11月27日貫頭山牌酒被第四屆北京文博會評為“中國十大最歷史文化價值品牌”,同年12月公司又被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評為“中國企業文化建設十大杰出單位”,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被評為“河北省2009經濟年度人物十大企業家”。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程思遠為貫頭山酒業公司題詞:“貫頭山酒,京東名酒”。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萬國權題詞:“貫頭山酒業,北方釀酒明珠”。中國詩酒協會會長于行前題詞:“南有五糧液,北有貫頭山”,著名詩人賀敬之曾親臨酒業公司視察酒文化并指導工作,題詞作詩:“民族經典,釀酒搖籃?!?/span>
貫頭山酒業公司還利用貫頭山這一悠久的釀酒歷史和民族五千年酒文化這一寶貴遺產,明確確立了以酒養游、以游促酒,創建高標準旅游景點的經營新舉措。從2001年開始就逐步夯實基礎,并分步實施創建目標。具體做法是,一是為了確保中華民族傳統白酒品質,投資數百萬元對釀造白酒用的泥池、貯酒窖、灌裝生產線按照行業標準和旅游要求進行改造;二是投資數千萬元建設了詩酒文化長廊、酒博物館、黃帝圣像、古井亭、黃帝祖庭館、書畫陳列室等一系列酒文化景觀;三是建造了高標準游客活動中心;四是創建了省級園林單位;五是新建了旅游專用停車場和高級標準生活設施。并于2006年11月順利地通過了國家級工業旅游示范點驗收組的驗收。2007年,國家旅游局在山東濟南召開“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頒獎大會,貫頭山酒業公司作為代表,并由國家旅游局邵琪偉局長親自為貫頭山酒業公司頒獎。
貫頭山酒業公司通過這次國際旅游博覽論壇,更進一步認識到了肩負和傳承民族釀酒工業和酒文化的歷史重任,今后更要不斷挖掘遷安淵遠的釀酒歷史和酒文化,全力打造最具歷史文化價值旅游企業,把旅游工作搞得更上一層樓,向世界展示中國,讓旅游走向世界,研究探討如何發展后世博會經濟,進一步與國際全面接軌。光大民族文化,振興地方經濟,走出一條以游促酒,以酒養游的持續發展之路。